会员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 > 会员之家 > 学术研讨 >

河南安阳市凯信达商贸有限公司“11・21” 特别重大火灾事故深度剖析报告

作者:添加时间:2025-05-17查看次数:20

2022 年 11 月 21 日 16 时许,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安阳市凯信达商贸有限公司突发特别重大火灾事故,这场灾难无情地夺走了 42 人的生命,另有 2 人受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 12311 万元。这起事故性质恶劣、影响深远,引发了全社会对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的深刻反思。国务院迅速组织事故调查组,开展了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通过多种科学严谨的调查手段,揭开了事故背后的真相。 

一、事故发生经过复盘 

2022 年 11 月 21 日 15 时 45 分,在凯信达公司的仓库内,一名头戴鸭舌帽的老年男子与一名女子走入现场,他们熟练地拉接电线,并将电焊设备搬运至货架旁。仅仅一分钟后,一名中年男子来到货架一侧,只是简单地对货架打量一番,既未对货架下方堆放的货物进行清理,也未在周边放置任何灭火器材,便贸然拿起电焊工具开始作业。刹那间,大量炽热的焊渣熔珠如雨点般倾泻而下,直接坠落在货架下方的货物之上。 15 时 48 分,这三人又将电焊作业设备转移到货架的另一侧,继续进行电焊作业。焊渣熔珠四溅,其产生的火光将整个昏暗的仓库照亮。在完成仓库内多个货架的电焊加固作业后,他们没有对电焊作业点进行任何安全检查,也未留人看守,而是随意地将电焊设备放置在仓库的一侧,相继离开了现场。 在他们离开5 分钟后,一名男子骑着电动三轮车进入仓库,他朝着电焊作业点看了一眼,随后便径直离开。此时,货物纸箱正处于蓄热阴燃状态,危险正在悄然酝酿。16 时 05 分,又一名男子徒步走进仓库,同样反复朝电焊作业点张望,但遗憾的是,他也未能察觉到即将来临的危险,转身离去。16 时 09 分,货物纸箱已经蓄热阴燃超过 10 分钟,电焊作业点开始有微弱的烟气袅袅冒出。倘若此时能及时发现火情,几个灭火器或者几盆水或许就能将这场危机化解,然而,从现场公共场所视频可以清晰看到,起火点附近竟然没有任何灭火器材。 16 时 11 分,电焊作业点终于出现了微弱的火光,紧接着,大量浓烟从火光处汹涌涌出。这时,一名手提纸箱的男子发现了火情,慌乱之中,他提着纸箱匆忙跑向起火点,确认火情后,急忙跑出去叫来另一个人,两人一起拿着灭火器赶到起火区域试图灭火。然而,此时大火已经呈现出猛烈燃烧的态势并迅速蔓延扩大,仅靠这两具灭火器根本无法控制火势。包装箱内的货物在高温的烘烤下发生喷溅式燃烧,起火区域瞬间从一个火点演变成多个火点,很快便形成了多点燃烧的可怕局面。 从发现有烟气冒出到大火猛烈燃烧,仅仅只用了短短3 分钟时间。也就是说,当工人发现火情并从其他区域找来灭火器准备灭火时,大火已然处于失控状态。而在这期间,竟然没有人通知楼上人员逃生。当有人发现火情时,大量浓烟迅速从门外向药品库房涌入,甚至有不少已经疏散到安全地带的人,又返回到楼梯间将电动自行车推走。一时间,大量浓烟迅速将楼梯间吞噬。由于一层到二层的部分楼梯间封堵不严,火势如脱缰野马般快速向二楼蔓延,直接将二楼另一侧的人员置于极度危险之中。 16 时 18 分,公司一名员工终于跑出仓库报警。河南省安阳市消防救援支队接警后,反应迅速,第一时间调派 13 个消防救援站、47 辆消防车、228 名指战员风驰电掣般赶赴现场救援。当地消防救援队伍累计投入 63 辆车、240 人到现场开展灭火救援行动,公安、应急、市政、卫健、供电等联勤联动单位也迅速到场,紧密协作开展救援工作。20 时 20 分,现场火势基本得到控制,周边紧邻建筑也因此得到有效保护。23 时 40 分,现场明火全部被成功扑灭,但事故造成的惨重损失已无法挽回。

 二、事故原因全方位剖析 

(一)直接原因 

经事故调查组运用综合调查询问、现场细致勘验、视频精准分析、科学实验验证以及专业技术鉴定等多种手段,逐一排除放火、电气、自燃、吸烟等因素,最终认定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凯信达公司负责人在一层仓库内实施违法违规电焊作业。高温焊渣无情地引燃包装纸箱,而纸箱内的瓶装聚氨酯泡沫填缝剂受热后发生爆炸起火,这犹如推倒了多米诺骨牌,进而致使大量黄油、自喷漆、除锈剂、卡式炉用瓶装丁烷以及手套、橡胶品等各类易燃物品相继快速燃烧蔓延,并产生大量高温有毒浓烟,成为吞噬生命和财产的恶魔。 

(二)间接原因 

无证违法违规电焊作业:凯信达公司的有关负责人康继革、康继伟,长期漠视相关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在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的情况下,多次以身试法,违法违规进行电焊作业。事发当日下午,康继伟再次罔顾安全规定,进入仓库违规焊接加固货架。最终,那致命的焊渣引燃了货架下端装有瓶装聚氨酯泡沫填缝剂的包装纸箱,成为这场灾难的导火索,点燃了这场吞噬一切的大火。 

建筑内部分消防设施缺失或失效:当起火建筑原设计为展厅时,凯信达公司就已经埋下了安全隐患的种子,没有按照设计要求设置至关重要的消防控制室。后来,公司擅自将一层改为仓库,不仅如此,还未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这使得在火灾初期,无法实现早期报警,也无法借助自动喷水系统控制火势的蔓延。而尚鑫公司所在的二层,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竟然被人为关停失效,导致尚鑫公司员工无法在第一时间获知火警提示,错失了疏散撤离的最佳时机,被困在危险之中。 

大量危险和可燃物品燃烧蔓延快、温度高、毒性大:凯信达公司的仓库存放的物品堪称“危险集合体”,既包含近 5 吨润滑用黄油、19.6 万余副手套等易燃物品,又包含 1.4 万余瓶聚氨酯泡沫填缝剂、2.5 万余瓶自喷漆、1.2 万余瓶卡式炉用瓶装丁烷、1 千余瓶除锈剂和 20 千米电线、115 千米橡胶管等危险化学品。从仓库出现明火到浓烟封堵尚鑫公司室内楼梯,仅仅用时 3 分钟,火场最高温度更是超过 1400 摄氏度,燃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含有氰化氢、一氧化碳等剧毒物质的高温有毒浓烟,这些浓烟不仅加剧了火灾险情,更如同致命的毒气,极大地增加了人员伤亡的风险和救援工作的难度。 

违规分隔加大安全风险:凯信达公司为了自身利益,将起火建筑随意分隔出租,且完全未按规范要求进行防火分隔。这一短视行为导致建筑内6 家使用耐火等级低的单层铁皮进行简易分隔的单位全部被大火无情烧毁。尤其是尚鑫公司通往室外的内部楼梯上方与凯信达公司仓库连接处,仅仅用纸箱板进行封堵,这一形同虚设的防护措施,导致仓库着火后,大量高温有毒浓烟迅速冲破纸箱板,如汹涌的潮水般涌入并充满了该内部楼梯,彻底堵住了尚鑫公司员工的逃生通道,让他们陷入了绝境。 

未及时有效组织疏散撤离:火灾初期,尚鑫公司一名在室外的员工清晰地听到一层凯信达公司仓库传来“砰砰” 的异常响声,他立刻上二层向尚鑫公司主要负责人张建亮报告 “好像楼下不知道什么炸了”,然而,张建亮却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漠视,回应道 “跟咱们有啥关系”,就这样轻易地错过了第一时间组织员工疏散撤离的黄金时机。待张建亮下楼查看又返回二层试图组织疏散时,大量浓烟已经弥漫整个空间,撤离的最佳时机早已消逝。张建亮凭借自己熟知的室外楼梯自行逃生,而尚鑫公司被困员工由于平时未经演练,对可以通过室外楼梯逃生的路线一无所知,慌乱中,他们撬开了分隔铁皮进入隔壁靓贝尔制衣厂,但最终还是被浓烟困住,不幸遇难。

三、政府部门人员责任认定及处理情况 

经国务院事故调查组深入调查认定,这是一起企业负责人严重违法违规、主体责任严重不落实,地方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单位履职严重不到位而导致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事故充分暴露了诸多深层次问题:地方党委政府在属地安全管理责任的落实上存在严重缺失;消防救援机构在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工作中未能切实履行职责;商务部门对商贸行业消防安全管理的指导督促不力;公安派出所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工作流于形式;应急管理部门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方面不够严格深入;自然资源部门对非法用地行为的查处不够彻底;住房城乡建设和城市管理部门对有关建设工程消防安全问题未能有效查处。 

事故发生后,河南省纪检监察机关迅速行动,严格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依规依纪依法对事故中涉嫌违纪违法的58 名公职人员展开严肃问责。其中,安阳市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科科长齐柯、安阳市文峰区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指导员华胜兵、安阳市公安局文峰分局宝莲寺派出所民警宋福彬等 3 名公职人员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审查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其相关玩忽职守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另外,对事故中存在失职失责问题的 55 名公职人员也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了相应的党纪政务处分或组织处理。 同时,安阳市凯信达商贸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康学俭、法定代表人康继革,安阳市尚鑫服装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张建亮等8 人,因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等罪名,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他们将为自己的违法行为承担应有的法律后果。 

四、事故带来的深刻反思与警示 

河南安阳市凯信达商贸有限公司“1121” 特别重大火灾事故,是一场令人痛心疾首的人间悲剧,它如同一记沉重的警钟,在社会各界久久回荡。无数鲜活的生命消逝,众多家庭支离破碎,巨额的经济损失更是让人触目惊心。这起事故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它反映出在安全生产与消防安全管理领域存在的诸多漏洞和薄弱环节,为全社会敲响了长鸣的安全警钟。 

从企业层面来看,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将安全意识深深扎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底线,无论是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还是涉及到特种作业等高风险操作,都应当把安全放在首位,绝不能抱有丝毫的侥幸心理,杜绝任何违法违规操作行为。同时,企业要加大对消防设施设备的资金投入,确保消防设施齐全完备且能够正常运行,为火灾预防和初期扑救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此外,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全面系统的消防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至关重要,通过培训演练,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应急反应能力和逃生技能,使员工在面对突发火灾等紧急情况时能够冷静应对、正确处置。 

从政府部门角度而言,各相关部门必须切实履行自身肩负的监管职责,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对各类企业的安全监管力度。在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等工作中,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真抓实干,深入细致地排查每一个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做到不留死角、不走过场,真正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地方党委政府更要强化属地安全管理责任,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整合各部门资源,形成监管合力,构建严密高效的安全监管网络,确保每一个企业、每一处生产经营场所都处于有效的监管之下。 

全社会都应当从这起事故中深刻汲取教训,持续强化安全意识,将安全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加强安全管理,完善安全制度,加大安全投入,通过政府、企业、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保障体系,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告慰那些在事故中逝去的生命,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上演。



会员之家

最新更新

热门文章